“開船咯!今天肯定能捕到滿膏的尖山蟹!”清晨6時許,漠陽江下游尖山河入海口泛起微光,“90后”漁民蔡傳宏和父親撐著小漁船,熟練地解開岸邊的纜繩,駕著小漁船駛向蟹塘,開始了一天的喂料與捕撈。每年中秋前后,這里便進入尖山蟹捕撈的黃金期,一批批膏滿黃肥的尖山蟹從這片咸淡水交匯處出發,端上百姓餐桌。
9月12日,記者跟隨蔡傳宏來到雅韶鎮平嵐村的蟹塘邊,只見數十個蟹籠沿著塘基邊緣的水線整齊排列,蔡傳宏一邊解開蟹籠,一邊向記者展示其中的“寶藏”——籠底鋪著新鮮螺肉,青褐色的尖山蟹匍匐其間,最大的一只展開蟹鉗,比成人手掌還要大。
“你看這蟹臍,圓鼓鼓的就是母蟹,里面全是蟹黃;尖臍的是公蟹,蟹膏最香。”蔡傳宏拿起一只蟹,輕輕按壓蟹殼,能明顯感覺到內部飽滿的蟹黃,“咱們這蟹塘位于出入水口,原本就有不少野生蟹苗,水質酸堿度適宜,蟹的長勢好,大的有七八兩一個。”說話間,蔡傳宏將蟹籠里個頭小的蟹放回塘里,“不能砸了尖山蟹的招牌。”
手機在一旁嗡嗡震動,蔡傳宏點開訂單頁面,預訂信息不斷彈出。“目前肉蟹50元一斤,膏蟹在100元左右,中秋前肯定還得漲。”他指著屏幕上新提交的30斤訂單對記者說,目前正打算注冊尖山蟹商標,再學學直播帶貨,讓全國各地的食客能看著捕撈場面直接下單。
從小在雅韶鎮八二村的蟹塘邊長大的蔡傳宏,其父親是當地最早養殖尖山蟹的養殖戶之一。為了能讓更多人成功嘗鮮,2021年,他放棄穩定的工作,選擇回鄉競選成為村干部,并投身尖山蟹養殖事業。
“目前我們共養殖了40畝尖山蟹,其中平嵐村這10畝蟹塘,是我們今年新擴的養殖點,位置好、水質佳,可謂占盡天時地利。”蔡傳宏介紹,今年共投下13000尾蟹苗,以野生苗為主。預計再過約15天,臨近中秋,尖山蟹將進入最肥美階段,價格也將持續看漲。
尖山蟹因產于雅韶鎮西南面漠陽江下游尖山河至那龍河入海口咸淡水交匯處而得名,是陽東區傳統的名貴海產品。作為尖山蟹發源地,雅韶鎮的養殖歷史可追溯至上世紀80年代,目前全鎮共有二三十戶養殖戶,主要分布在八二村、津浦村、平嵐村,養殖總面積超1000畝。尖山蟹棲息的河段位于尖山河水注入南海的緩沖帶,這里河床深淺適中、水流緩急有度,更因咸淡水交匯而形成獨特生態。得天獨厚的土質、水質與氣候,孕育出尖山蟹“殼薄肉嫩、膏黃飽滿、鮮而不腥”的優質特性,不僅深受本地人喜愛,更遠銷珠三角,成為食客追捧的時令美味。
尖山蟹主要棲息的洞穴,是尖山河水流入南海的緩沖地段,河床不深不淺,水流不緊不慢且多有迂回,水質咸淡相宜。“尖山蟹有膏滿、黃多、殼薄、肉鮮的特質,深受食客喜愛。”蔡傳宏說,目前他正在積極推進品牌注冊,希望以更嚴格的標準把控品質,提升“尖山蟹”的品牌影響力。在他和父親的帶動下,村里越來越多鄉親加入養殖行列。他也毫不吝嗇地分享經驗,希望未來能聯合各戶成立尖山蟹養殖協會,整合資源、共建品牌,攜手開拓更廣闊的市場。
夕陽西下,蟹塘和鄰近的交易市場漸漸安靜下來,但對于雅韶鎮的漁民和商販來說,最忙碌的日子才剛剛開始——中秋佳節將至,他們要抓緊時間捕撈、分揀、發貨,讓這來自漠陽江的鮮味,準時出現在千家萬戶的團圓餐桌上。
關于我們
|
網站幫助
|
網站地圖
|
隱私申明
|
主辦單位:陽江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管理維護:陽江市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 網站標識碼:4417000019 備案序號:粵ICP備16010311號-3 網站報障:0662-3367662
粵公網安備 441702020001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