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環水槽里,大批的澳洲銀鱸魚苗活力十足;連片魚塘波光粼粼,成群的鱖魚在水中歡快游弋;休閑垂釣園視野開闊,釣友們盡享垂釣的悠閑……隨著“百千萬工程”深入推進,陽春市河西街道立足資源稟賦,推動“小魚苗”升級“大產業”,走出農文旅融合發展新路徑。
以點帶面,串點成線,成片發展。河西街道培育優化特色水產產業,通過科技支撐、鏈條延伸、聯農帶農,推動產業向規模化、標準化、生態化加速轉型。目前,河西街道水產養殖面積達5000多畝,年產值1.35億元。其中,澳洲銀鱸、鱖魚等特色品種產量創新高,帶動當地千余農戶年均增收3.2萬元。
以種為“芯” 打造高端水產名片
記者在位于崆峒村的魚苗孵化車間看到,澳洲銀鱸魚苗在循環水槽中穿梭游弋。經過多重過濾、生物技術處理、冷熱管調溫,使水池的水質處于恒溫、干凈的穩定狀態,達到尾水零排放的效果。
“國內水產養殖業競爭激烈,需要引進高端魚種,走差異化道路。我們選擇了澳洲銀鱸,攻克種苗繁育難關,在國內首家實現規模化人工孵化、淡水至海水適應性養殖的技術突破。隨著養殖規模不斷擴大,每年銷售魚苗超過5000萬尾。”廣東省一家漁業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黃丕家表示。
澳洲銀鱸又名金鱒魚、貴妃魚,富含優質蛋白質和8種必需氨基酸,被稱為“腦黃金”的DHA和防止動脈硬化的EPA含量遠超黃魚、真鯛、黑鯛等常見名貴魚類。“按照當前市場價格,澳洲銀鱸商品魚每公斤售價超過50元,進入高端餐飲市場后,每公斤售價可達560元。”黃丕家表示,企業與云南、浙江等地的育苗場初步達成合作,計劃將澳洲銀鱸人工繁育技術推廣至全國。
從養殖基地到餐桌,優質物流是搶占“鮮”機的關鍵。河西街道憑借優越地理位置和發達的“倉儲物流+電商集散”基礎,整合當地物流企業,強化水產養殖“空陸”物流支撐。目前,澳洲銀鱸商品魚生鮮已實現48小時直達全國。
“馴化”鱖魚 實現綠色高效養殖
陽春市素有“中國鱖魚種業第一市”美譽。近日,記者來到位于河西街道的廣東盛世水產科技有限公司水產養殖基地。魚塘里,一條條經過馴化的飼料鱖魚靈動穿梭;魚塘邊,工人們動作嫻熟地操作撈網,將活力十足的鱖魚苗精準分揀、快速打包。隨后,滿載魚苗的水箱運輸車駛離基地,奔赴全國各地的養殖合作點。
“傳統鱖魚養殖一直受困于三大難題,即高度依賴活餌、養殖成本居高不下和病害頻發難防控。”公司董事長劉貽品介紹,企業與上海市水產研究所聯合攻關育種技術,選育出“龍鱖一號”優質鱖魚品種。該品種不僅能主動攝食人工餌料,還具備抗病力強、生長速度快、肉質鮮嫩緊實的優勢。采用飼料養殖模式,成本僅為傳統活餌養殖的一半。
目前,養殖基地占地面積超200畝,已構建起“魚苗繁育、種魚養殖、成品魚養殖”一體化的產業體系。鱖魚苗經過培育馴化后,會根據生長情況分塘飼養,經過4至5個月長成體重1.5至2公斤的商品魚,成為餐飲市場上各類宴席的熱門佳肴,深受消費者青睞。
在帶動產業發展方面,企業創新采用“發放種苗+回收標粗+銷售流通”的合作模式,已與100多家合作社、500多戶養殖戶建立穩定聯結,搭建起從基地到市場的完善產銷網絡,讓更多農戶共享鱖魚養殖的產業紅利。
“經過技術優化,目前魚苗的馴食成活率已穩定在80%以上。”劉貽品透露,憑借優質特性,“龍鱖一號”厘米苗每尾價格比普通鱖魚苗高出2分錢,企業每年銷售魚苗約1.4億尾,經濟效益顯著。企業計劃探索“漁光互補”發展新模式,通過“水上建設光伏電站發電、水下開展生態養魚”的立體生產方式,提升土地資源利用效率,打造清潔能源生產與生態水產養殖協同發展的新格局。
漁旅融合 實現多元經濟效益
“這里的環境不錯,既可以釣魚,又可以用餐和住宿,很享受這樣的慢生活。運氣好的時候,一天能釣到40多公斤魚。”在位于河西街道河崗村的釣魚會所,釣魚愛好者姜遠航向記者展示了垂釣半天的“戰績”。
記者在魚塘邊看到,一個個垂釣者“全副武裝”,緊盯著水面的動靜,聚精會神與池中的魚“斗智斗勇”,盡享垂釣帶來的樂趣。魚塘附近分布著一排房屋,為釣友們提供用餐的場所。每個房間都繪有不同的彩繪,讓人耳目一新。
“我本人喜歡釣魚,對這里比較熟悉,就投資建設了集垂釣、餐飲、娛樂于一體的釣魚會所,這種農家樂的形式還挺受游客歡迎的。我們每兩天投放一次魚,包括羅非魚、草魚等品種。”怡悅釣魚會所負責人楊偉軍表示,閑置魚塘改造為生態垂釣園后,可以為游客提供休閑娛樂場所,也有助于改善人居環境。
與釣魚會所相鄰,一座“田園+國風”風格的小院吸引了記者注意。走進院落中,只見草木繁盛,花團錦簇,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木質籬笆圍起一方“小天地”,屋內利用舊木頭改造的桌子、國風攝影打卡點等讓人目不暇接。
“我們對舊房進行了改造,院子一年四季、白天、黑夜呈現不同的面貌。”村民陳偉珍表示,改造完成后,很多村民來參觀。附近有幾個垂釣園,常有游客來庭院里打卡、拍照,還有許多人預約品嘗美食。
以“漁”為媒,以釣興產,奏響鄉村振興“奮進曲”。“這里原本是廢棄的生豬養殖場,開發改造為多個垂釣園、民宿,有效利用了閑置資源,打造了獨特的產業亮點,取得良好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河西街道黨工委副書記余良瑋介紹,以水產養殖為主導產業,河西街道聯動加工、文旅、電商等關聯業態,構建了“產前-產中-產后-配套”全鏈條務工體系,讓不同技能、不同年齡的居民都能在產業鏈各環節找到適配崗位,使產業發展惠及民生。
關于我們
|
網站幫助
|
網站地圖
|
隱私申明
|
主辦單位:陽江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管理維護:陽江市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 網站標識碼:4417000019 備案序號:粵ICP備16010311號-3 網站報障:0662-3367662
粵公網安備 441702020001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