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全省首個集體林地規模化合作開發試點項目,陽江市“聯農帶農,共建綠美”集體林地合作項目落戶那龍。近日,記者走訪陽東區那龍鎮龍勝村獲悉,該村共有集體林地2250畝,本次試點以鳳山600多畝林地為“試驗田”,預計每畝林地租金增收約10倍,同時創造約50人次家門口就業機會,同步促進林業可持續發展和村集體增收,實現生態保護與經濟效益的雙贏。
走進緊挨著深茂鐵路的鳳山地界,可近距離感受綠美氣息,這片郁郁蔥蔥的“沉睡林地”,將因改革紅利,變身“綠色銀行”。“我們之前一般租給個體戶,主要種植桉樹、松樹,每年每畝村集體收入約6萬元。現在引入新發包模式后,每畝收入可增至60萬元。”龍勝村黨支部委員會委員鐘健龍介紹,目前東鴻集團正在進行清表工作,將選用黑木相思等優質樹種混交鄉土闊葉林,在提升產值的同時,對保護土壤也有益處。
這一喜人蝶變,源于那龍鎮通過“補改投”方式扶持規模化經營主體,積極推進集體林地合作項目試點而誕生。那龍鎮委副書記、鎮長鄭民表示,該項目以和平村、龍勝村為首批試點村,聯合陽東區東鴻城市建設開發集團有限公司,開展村企合作,盤活集體林地,同時引入陽江農商銀行提供專項低息貸款支持,旨在深化林權制度改革,聯合三方力量,將“青山”變“金山”,推動林分、林相更優。
據悉,和平村有300多畝林地因各種原因閑置多年,龍勝村雖有連片林地,卻因勞動力不足、經營模式單一等問題,導致經濟效益不明顯。引入新型經營主體后,將由東鴻集團優化林分結構,提升碳匯能力,助力生態修復。同時,通過構建多元合作經營、利益共享分配、科技支撐和監管保障“四個體系”,形成“風險共擔、利益共享”聯動機制,實現多方共贏局面。
首個林業改革試點成功,是那龍鎮不斷創新農村集體經濟改革路徑的生動縮影。自實施“百千萬工程”以來,那龍鎮以跨村聯建模式,推動歷屯村、龍勝村合作出資收購富民水電站,增加村集體年收入約13萬元。組建3家強鎮富村公司,承接土地整治、農村保潔、農業生產托管等服務,其中陽東區龍源環保工程有限公司與那龍村委會、那龍社區、田畔社區、龍勝村委會成功簽約鎮區環衛保潔和垃圾收運市場化項目,預計增加40余萬元經營收入,帶動20余人實現家門口就業。
另外,那龍鎮還積極爭取2301.8萬元省級水庫移民示范項目資金,加快陽東區重點建設項目移民新村廠房施工進度,建成后通過招商引資,每年可為村集體帶來30多萬元的經濟收入。目前,廠房項目建設進度約80%。
鄭民表示,下一步,將深化提升“聯農帶農,共建綠美”集體林地合作項目試點質效,加強與上級業務部門的溝通聯系,扎實做好林地權屬規整、糾紛調解等工作,為林權改革項目掃清障礙。同時,發揮好3家已有強鎮富村公司的示范作用,拓展環衛保潔、綠化管護、土地整治和美麗圩鎮“七個一”項目運營等方面業務,持續推動村集體經濟增收。
關于我們
|
網站幫助
|
網站地圖
|
隱私申明
|
主辦單位:陽江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管理維護:陽江市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 網站標識碼:4417000019 備案序號:粵ICP備16010311號-3 網站報障:0662-3367662
粵公網安備 44170202000121號